在戰後的台灣情報史上,跟其他國家的情報交流,乃至於合作歷程,始終是隱諱避而不談的,除了外界較為熟知的美國中情局在1950至1970年代跟蔣經國主導的國府情報單位進行情報合作之外,德國,或者更精準的說是當時的西德聯邦情報局(BND)與台灣的情報合作則少為人知。
賴清德今日於記者會上公布以下8個人事: 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前屏東縣縣長、立法委員、賴清德競選總幹事)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準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左)與準總統賴清德(右)資料照片。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對此賴清德表示,總統與外賓交換意見是很正常的事,沒有所謂爆料情事。延伸閱讀 賴清德新內閣網路聲量出爐:蔡規賴隨下,為何「國安三長」好感度仍低? 民進黨雖然當選了,但是黨內政爭的可能性極大,賴清德退出新潮流只是起手式 彭啟明、邱泰源分別接任環境與衛福部長,野百合世代「女憤青」何佩珊將掌勞動部 郭智輝接經濟部長,身價百億、當過郭台銘司機跟翻譯、唐鳳不再續留數位發展部 賴清德新內閣第二波名單:劉世芳重返政壇掌內政部,鄭銘謙肅貪經驗豐富接任法務部長 賴清德宣布首任閣揆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龔明鑫,盼組成「AI行動內閣」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準總統賴清德今(25)日公布第六波新人事,有別於前幾場人事宣佈皆由準行政院長卓榮泰主持,今日公布的國安人事屬於總統職權,由賴清德親自公布包含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長林佳龍、國防部長顧立雄、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國安局長蔡明彥等要職。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對於未來兩岸路線,賴清德強調,中國應該有自信,要願意面對台灣人民託付的民選合法政府,這才是兩岸交流正道,若一直不願意面對台灣民選合法政府,而只是跟在野設定前提下的交流,不會得到人民信賴跟支持。
賴清德承諾,自己將率領這支國安勁旅,在蔡英文總統的四大堅持之上,落實民主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維護國家主權、穩定兩岸、躋身國際,讓國際社會看見並肯定台灣、爭取國家利益,形成國際社會一股良善能量顧立雄具備多方面的長才,過去擔任國安會秘書長期間,已有非常深入的國安、國防合作經驗,由他擔任國防部長是不二人選。(中央社)英國首相蘇納克23日說,由俄羅斯、伊朗、北韓、中國等組成的「威權國家軸心」(an axis of authoritarian states)日益強勢,且與它們各自的代理人正以更快的速度,同時間在更多地點造成更多的不穩定。
烏克蘭戰場廣泛應用的無人機、以及英國的「龍火」(Dragonfire)雷射定向能武器都是例子這項指令責成執委會優先針對以下產品提出進一步設計規範,包括鋼、鐵、鋁製品,紡織品,尤其是衣服和鞋類,家具、輪胎、清潔劑、塗料、潤滑劑和化學製品。為促進維修市場,製造商須以合理價格提供零組件和維修工具,並不得透過契約綁定、軟硬體技術障礙等方式阻擋維修。該法也要求歐盟成員國政府提供措施鼓勵民眾維修,例如發放維修禮券、開設維修課程、支持社區維修空間等。
違反規定最高可處全球營收5%罰款。消費者維修權(Right to Repair):製造商有義務提供維修並鼓勵消費者維修,特別是常見家用產品如洗衣機、吸塵器、手機等。
歐洲議會通過企業永續盡責調查令,適用在歐經銷外企 (中央社)歐洲議會通過「企業永續盡責調查指令」,要求一定規模企業須盡責調查其供應鏈在產銷過程是否有害人權和環保,在歐盟經銷的外國企業也適用。歐洲議會改選前衝業績,通過多項氣候環境法案 (中央社)歐洲議會在改選前的最後一次大會通過多項環保相關法案,包括產品包裝減少使用塑膠、產品須以永續概念設計、保障消費者維修權、企業須進行永續盡責調查、提高空污防治標準等。歐洲議會在25日的最後一天大會將表決「淨零產業法」(Net-Zero Industry Act,淨零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淨值為零),這項法案目的在透過簡化投資審查、放寬政府補貼限制、減稅等方式,加速扶植歐盟的再生能源產業。歐盟公民和非政府組織(NGOs)也可針對歐盟國家未能落實這項空污改善新指令而向法院提起訴訟,因政府疏於執法而健康受損的民眾可請求賠償。
根據該法,歐盟將建立線上維修諮詢平台,以便境內消費者找到適合維修點並比價。改善空氣品質:歐盟修正提高對空氣污染的防治目標,例如細懸浮微粒(PM2.5)每年濃度從目前每年25微克/立方公尺(µg/m³)降到10微克/立方公尺,二氧化氮(NO2)從每年40微克/立方公尺降到20微克/立方公尺。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評比規範:有鑒於各種ESG評比泛濫,恐使企業「漂綠」(greenwashing)、投資人上當,歐盟提出法規要求提高評比透明度,並應分別針對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提出明確評比,不能混在一起只用一項ESG公式。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本週在史特拉斯堡召開全院會議,是6月改選前的最後一次大會,因此有破紀錄的89項法案、6項決議案排入表決議程,趕在歐盟換屆前清倉。
適用企業須將人權及環保政策納入對供應鏈的盡責調查報告,並應協助供應鏈達成該指令要求。該指令涵蓋的企業永續領域包括禁止奴役、童工、剝削勞工,以及防止生物多樣性流失、環境污染和損害自然遺產。
違反該指令的企業除了將被公開點名,有損企業形象外,也可能受到最高達全球營收5%的罰款。這將使涉足歐盟市場的大型企業必須充分瞭解其全球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在製造、經銷過程中的人權和環境狀況,包括禁止奴役、童工、剝削勞工,以及防止生物多樣性流失、環境污染和損害自然遺產,並應對危害行為提出防範、終止和彌補之道。
產品永續設計(Ecodesign):目前通過的是架構性指令規定,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C)將據此提出針對不同產品要求的第2層立法。這項指令要求製造商和進口商將產品包裝的重量和體積減至最低限度,特定的塑膠包裝將自2030年1月起禁止,例如新鮮水果和蔬菜,在餐館和咖啡廳消費的食品、飲料、醬料,以及旅宿業提供的盥洗化妝小包裝,也都受限塑令規範。因先前各方協商爭議不大,預期將會通過。此外,外帶飲料和食物業者須提供消費者自帶容器的選擇,並在2030年前達到10%產品包裝可重覆使用的目標。換言之,涉足歐盟市場的大型企業必須充分瞭解其全球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在製造、經銷過程的人權和環境狀況,並對危害行為提出防範、終止和彌補之道。根據歐洲聯盟(EU)「企業永續盡責調查指令」(CSDDD),歐盟企業或在歐盟境內有經銷或授權的外國企業員工規模1000人以上,且全球營收超過4億5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56億7000萬元),以及未達前述門檻但全球營收逾8000萬歐元且其中2250萬歐元來自在專利授權費的企業,都將適用該法規範。
企業永續盡責調查指令(CSDDD):歐盟企業或在歐盟境內經銷或授權的外國企業,員工規模1000人以上,且全球營收超過4億5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56億7000萬元)者,將適用該法規範。前述法案都在歐盟行政及立法機構協商下達成最後版本,經議會投票通過後,將再經歐盟27國部長會議通過,才完成立法程序。
永續設計指令要求製造商須使產品更持久、耐用,易於重覆使用並升級,易於維修且回收再利用,以及使用較少的資源、能源和水該指令涵蓋的企業永續領域包括禁止奴役、童工、剝削勞工,以及防止生物多樣性流失、環境污染和損害自然遺產。
消費者維修權(Right to Repair):製造商有義務提供維修並鼓勵消費者維修,特別是常見家用產品如洗衣機、吸塵器、手機等。因先前各方協商爭議不大,預期將會通過。
改善空氣品質:歐盟修正提高對空氣污染的防治目標,例如細懸浮微粒(PM2.5)每年濃度從目前每年25微克/立方公尺(µg/m³)降到10微克/立方公尺,二氧化氮(NO2)從每年40微克/立方公尺降到20微克/立方公尺。換言之,涉足歐盟市場的大型企業必須充分瞭解其全球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在製造、經銷過程的人權和環境狀況,並對危害行為提出防範、終止和彌補之道。適用企業須將人權及環保政策納入對供應鏈的盡責調查報告,並應協助供應鏈達成該指令要求。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本週在史特拉斯堡召開全院會議,是6月改選前的最後一次大會,因此有破紀錄的89項法案、6項決議案排入表決議程,趕在歐盟換屆前清倉。
為促進維修市場,製造商須以合理價格提供零組件和維修工具,並不得透過契約綁定、軟硬體技術障礙等方式阻擋維修。違反該指令的企業除了將被公開點名,有損企業形象外,也可能受到最高達全球營收5%的罰款。
歐盟公民和非政府組織(NGOs)也可針對歐盟國家未能落實這項空污改善新指令而向法院提起訴訟,因政府疏於執法而健康受損的民眾可請求賠償。根據該法,歐盟將建立線上維修諮詢平台,以便境內消費者找到適合維修點並比價。
歐洲議會通過企業永續盡責調查令,適用在歐經銷外企 (中央社)歐洲議會通過「企業永續盡責調查指令」,要求一定規模企業須盡責調查其供應鏈在產銷過程是否有害人權和環保,在歐盟經銷的外國企業也適用。該法也要求歐盟成員國政府提供措施鼓勵民眾維修,例如發放維修禮券、開設維修課程、支持社區維修空間等。
產品永續設計(Ecodesign):目前通過的是架構性指令規定,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C)將據此提出針對不同產品要求的第2層立法。歐洲議會在25日的最後一天大會將表決「淨零產業法」(Net-Zero Industry Act,淨零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淨值為零),這項法案目的在透過簡化投資審查、放寬政府補貼限制、減稅等方式,加速扶植歐盟的再生能源產業。這項指令要求製造商和進口商將產品包裝的重量和體積減至最低限度,特定的塑膠包裝將自2030年1月起禁止,例如新鮮水果和蔬菜,在餐館和咖啡廳消費的食品、飲料、醬料,以及旅宿業提供的盥洗化妝小包裝,也都受限塑令規範。根據歐洲聯盟(EU)「企業永續盡責調查指令」(CSDDD),歐盟企業或在歐盟境內有經銷或授權的外國企業員工規模1000人以上,且全球營收超過4億5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56億7000萬元),以及未達前述門檻但全球營收逾8000萬歐元且其中2250萬歐元來自在專利授權費的企業,都將適用該法規範。
違反規定最高可處全球營收5%罰款。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評比規範:有鑒於各種ESG評比泛濫,恐使企業「漂綠」(greenwashing)、投資人上當,歐盟提出法規要求提高評比透明度,並應分別針對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提出明確評比,不能混在一起只用一項ESG公式。
前述法案都在歐盟行政及立法機構協商下達成最後版本,經議會投票通過後,將再經歐盟27國部長會議通過,才完成立法程序。永續設計指令要求製造商須使產品更持久、耐用,易於重覆使用並升級,易於維修且回收再利用,以及使用較少的資源、能源和水。
企業永續盡責調查指令(CSDDD):歐盟企業或在歐盟境內經銷或授權的外國企業,員工規模1000人以上,且全球營收超過4億5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56億7000萬元)者,將適用該法規範。這項指令責成執委會優先針對以下產品提出進一步設計規範,包括鋼、鐵、鋁製品,紡織品,尤其是衣服和鞋類,家具、輪胎、清潔劑、塗料、潤滑劑和化學製品。